根状茎较细长,匍匐,粗1. 5-3mm,节间长0. 3-1cm。假鳞茎在根状茎上相距2-7cm,狭卵球形至近圆柱形,长0. 8-4cm,粗0. 3-1. 2cm,干后无光泽,顶端生2枚叶,基部具2-3枚鞘;鞘卵状三角形,长1-2cm,老时脱落。叶柄长0. 3-1cm;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,纸质或薄革质,长5-12cm,宽0. 8-2. 8cm,先端急尖。花序从已长成的假鳞茎顶端发出,长4-8cm,基部有数枚套叠的圆筒形的鞘,通常具1-2朵花,但同一时间只有1朵花开放;花序轴顶端为数枚白色苞片所覆盖;花苞片早落;花梗连子房长1-1. 2cm;花淡黄色或近白色,仅唇瓣上有棕褐色斑纹;萼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,长1. 5-1. 8cm,宽5-8mm;花瓣丝状或狭条形,与萼片近等长,宽0. 8-1mm;唇瓣卵形,长1. 5-1. 9cm,3裂,侧裂片近长卵形,直立,先端边缘1多少具流苏,中裂片宽卵形,长0. 7-1cm,宽0. 8-1. 1cm,先端钝,边缘具流苏;唇盘上通常具2条纵褶片,褶片从基部延伸至中裂片上部近顶端处,有时在中裂片外侧还有2条短的褶片,在唇盘基部还有1条短褶片,褶片上均有不规则的波状圆齿;合蕊柱稍向前倾,长1. 1-1. 4cm,两侧具翅,翅自基部向上渐宽,一侧宽1-2mm,先端略有不规则缺刻或齿。蒴果倒卵球形,长1. 8-2cm,粗约1cm;果梗长6-7mm。花期:花期:8-10月;果期翌年4-8月。。
产地:七娘山、排牙山、葵涌、三洲田 (深圳考察队144) 、盐田、梅沙尖 (张寿洲等4844) 、梧桐山 (深圳考察队847) 。生于山地溪旁岩石上或山林树干上,海拔100-700m。
分布:广东、香港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和西藏 (东南部) 。不丹、尼泊尔、印度 (东北部) 、缅甸、泰国、越南、老挝、柬埔寨、马来西亚 (东北部) 和印度尼西亚。